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民大要闻更多 >>
【广西民族报】卞成林:在党的旗帜下团...
【中国教育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
【中国教育电视台】团结奋斗创伟业 万众...
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
振奋人心!广西民大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广西新闻】广西各族各界干部群众收听...
广西民族大学各族师生收听收看党的二十...
【民大这十年】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思政...
【民大这十年】数学与物理学院:砥砺奋...
我校召开2020—2021年度档案工作总结暨...
媒体关注更多 >>
【广西日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构筑共...
【广西云】广西民族大学熊昭明教授团队...
【中新网】广西壮剧传承人培训班结业展...
【广西日报】玛大孔子学院举办“梅花”...
【人民网】泰国举办东北部华文民校联谊...
【中国社会科学网】气氛美学引领美学研...
【广西日报】为扩大开放合作“朋友圈”...
【中国民族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助力...
【南海之声】RCEP元年的这场中国-东盟博...
【南海超话】东盟研究中心葛红亮:东博...
六集电视专题片《紧跟伟大复兴领航人踔...
习近平: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以实际...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
自治区党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
第一观察|从四组关键词读懂总书记广西行
“加油、努力,再长征!”——习近平总...
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
民大要闻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民大要闻 >> 正文
 
【民大这十年】经济学院:凝心共谱新篇章,聚力共谋新发展
来源:经济学院    作者:经济学院    时间:2022年10月12日 10:22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12年以来,广西民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学院师生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崇德尚信、经世济民”的院训,深化改革,守正创新,在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社会服务等学院各项事业上取得显著成效。

党建引领促发展,立德树人担使命。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围绕“五个到位”,开展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学院特色工作经验,在2018年12月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学院党委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小组,致力于打造“课程思政”党建品牌和培育新时代党建人才。近两年累计投入33万元,用于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和案例库建设,并要求每门课程融入5个以上思政点,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局面,创造性开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课程(6讲),在学生中实现多次讲授。学院党建工作站成立以来,作为“纽带”将各个党支部联系在一起,开展了2期入党积极分子和3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党建工作站也加强了学生党员的党务能力建设,为基层党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熟练的党务干部,不少毕业生党员已经成为单位的党务工作骨干。在党建工作站积极配合下,学院党建工作取得优异成绩:2019年,学院分工会先后荣获“广西教育系统模范教职工小家”和“广西先进职工小家”荣誉称号,学院党委先后4次获评“广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组织员获评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优秀党务工作者,27名党员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多名教职工党员获评“广西三八红旗手”“广西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党建带团建,学院共青团两次获得“广西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涌现出广西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先进个人。2021年初,学院党委顺利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验收,成为广西区首个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近年来,经济学院为民族地区发展培养了1.5万余名兼有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普通本科、成人本专科商科人才。他们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活跃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以及东南亚各国,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研究生人才培养专业均有非常扎实的本科专业基础,研究生积极申报广西教育厅和校级研究生创新课题,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学术沙龙、学术年会、挑战杯等,协同推进研究生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引进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夯实师资力量。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并保持稳定,生源分布广,生源集中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教育资源聚集、教育水平高的省份,生源质量高。确立并强化“教-学-研-读”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基本模式,并进一步挖掘“一元导向、双向融合、三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三维提质”战略,通过机制促质量、科研促质量、导师促质量,促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将科教融合形成的有关成果落实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辐射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上,推动协同育人。学院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民委科研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0余项,获得经费支持超过300万元,科学研究能力显著增强,在区内高校同一学科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专业设置特色鲜明,专业课程合理规范。经济学院专业设置合理,目前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税收学、经济学4个本科专业,创立了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卓越人才实验班项目、2+2中澳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3+1”海外留学项目等人才培养平台。2020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金融学专业分别入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一流专业,2022年税收学专业入选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拥有9门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经济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学术型学位点、国际商务和金融两个专业型硕士学位点,并培养了两个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应用、商务信息管理的硕士研究生。经过多年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取得了显著成绩。学院按照“厚基础、宽口径”要求,科学设计课程菜单,按照经济类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设计课程模块,提供丰富的课程选择。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养成经济学思维方式,提升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读书会、学术论坛与论文竞赛相融合的培养模式。开展研讨会、读书会,提升文献阅读能力;举办年度“崇信杯”论文竞赛,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竞赛和大创、中国以及美国数学建模大赛,2021年创新创业大赛斩获金奖,学生参与获得国家级金奖1项,自治区金奖4项、银奖3项,各种学科竞赛获奖共计76项。以学促研,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训练和数学分析能力。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少数民族学生成人成才近年来,经济学院结合实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真抓实干的精神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学院以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主题团、党课、民族体育运动、民族文化展、专题讲座、主题演讲、文艺汇演、参观考察等各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活动,如举办“壮族三月三特色”摄影大赛;举办特色中秋游园会;举办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传统体育趣味竞赛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三月三”大联欢活动等。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主题活动,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凝聚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共识,营造多元和谐、共荣共生的民族性、国际性校园文化,彰显学院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民族关系理念。

团学工作硕果累累,学风建设持续向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经济学院积极组织举办各类讲座、比赛、学术沙龙等创新创业的活动,积极筹备“互联网+”、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院初赛,成立导师组给予参赛团队进行指导,并获得多项荣誉,如在2021年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区三等奖1个、校二等奖1个、校三等奖1个;2020年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区金奖1个、区银奖1个、区铜奖1个、校金奖2个、校银奖1个、校铜奖1个;2018年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区金奖1个、区银奖1个、校金奖1个、校铜奖2个。学院为团员青年打造实践平台,成功举办了经济学院第二届求职模拟大赛、经济学院第二届学术论文大赛;组织我院学生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暑期“三下乡”活动成绩显著;积极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志愿服务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雷锋活动、“践行雷锋精神,喜迎建党百年”活动,组织志愿者参与宿舍搬迁、迎接新生、中国—东盟博览会等。

积极响国家号召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服务社会是新时期高等学校的五大职能之一。经济学院响应国家号召,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需求,通过继续教育、决策咨询、校企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学院积极走出校园,通过校友等渠道,承接各类社会服务培训班,培训社会学员超过3000人。二是承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协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发展问题。近年来,经济学院承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1项,到账经费411万元。为防城港政府政策研究室、北海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等部门提供多项研究服务,解决地方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站在引领发展的新起点上,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大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水平,扎实工作,推动经济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编辑:刘玉华 校对:黎潘东)

上一条:校领导到艺术学院调研检查 下一条:【民大这十年】这个“国家队”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掠影

关闭